大家下午好!很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特别感谢媒体朋友对全市水利工作的关心关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市水利工作的基本情况。全市建成堤防总长度570公里(其中长江干堤110公里),中小型水库430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分别是牛桥、东山、大板水库),50kW以上固定机电排灌站195处,总装机11.26万kW。长江干堤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洪水;主要内河堤防及重要城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主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30年一遇;沿江农田排涝标准为7~10年一遇,城镇排涝标准为10~20年一遇;遇标准内洪水基本可控,重要保护对象基本处于安全状态。
然后,粗略地介绍一下近年来水利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近年来,市水利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夺取“全国水利系统单项冠军、全省水利系统总体先进、全市市直机关走在前列”目标,奋勇争先、真抓实干,实施“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行业监督管理”三大提升行动,推动水利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重点工作“三大突破”、行业监督管理“三个可控”。
一是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近年来,我们高规格编制实施《池州市现代水网规划》《池州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谋划项目420个、投资429亿元,推动水利“四大百亿工程”落地实施,努力构建空间、安澜、民生、生态、水文化、智慧的“现代水网”。2022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84处,完成水利投资18.2亿元,投资实现翻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强度、投资均超历史,为稳定池州经济作出了贡献。2023年上半年完成投资7.07亿元,达时序进度。
二是水利投融资取得突破。高站位、快跑动、多争取,参与创建水司,引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参与地方水利建设,市政府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5家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十四五”期间项目总投资达368亿元。长江池州段河道治理工程、长江干流池州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秋浦河综合治理工程、秋黄尧大型灌区、枫林、花庙、贡溪3座大中型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长江池州段河道治理工程和总投资3.6亿元的升金湖泵站项目,都计划下半年开工。
三是河湖长制取得突破。2022年度,我市河湖长制工作省级考核位居全省第1名,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同时也是连续第5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秋浦河(石台段)获评第二届全国“最美家乡河”。坚持全域治理、流域治理、系统治理,累计发布实施7号市级总河长令,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全面启动能效提级县建设,推进7处幸福河湖建设,打造河湖长制主题公园,杏花村、白洋河成为城市景观新风尚,平天湖“水上天路”生态风光被新华社向全球推介。
四是水旱灾害风险可控。一手抓防汛、一手抓抗旱,2022年我市发生50年一遇严重干旱,我们超前部署、科学调度、综合施策,蓄、引、提并举,累计提水1.54亿方,保农田灌溉用水、保城镇和乡村居民供水,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丰产和城乡供水安全,为粮食安全、人民安居、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压实防御责任,做好技术支撑,全面排查隐患,落实抢险力量,确保度汛安全,统筹做好蓄水保水。
五是农村供水安全可控。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达标化,“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投资2.2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项目37处、农村饮水维修养护项目1344处,受益人口达96万人。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脱贫户供水保障率达100%。
六是行业监督管理发展可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方位加强取用水监管,我市“十三五”期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优秀”等次,受省政府通报表扬。市水利局获国家三部委评为首批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强化岸线要素监管,保持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巩固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成果。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常态化、全覆盖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杏花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被水利部评为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最后,再介绍一下下半年工作打算。2023年下半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习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做实水利发展提升年行动,坚持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质量安全提升年”、“行业监管提升年”行动,树立池州水利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标杆。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格局。加快实施四大百亿工程,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战略合作事宜,加速推进长江池州段河道治理工程、贡溪、花庙水库、易涝区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实施。
二是筑牢防御水旱灾害防线。做好水工程调度,充分的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严格水库按汛限水位运行调度,做好圩区排涝,着重关注山洪灾害和水库下游危险区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蓄水保水,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
三是全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岸线管理,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持续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打击行动,全力创建幸福河湖。
四是努力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国家节水行动池州实施计划,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池州市河湖长制工作荣获2022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请问,我市在幸福河湖建设方面具体有哪些进展?
答:近年来,根据水利部和安徽省水利厅部署要求,我市紧紧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湖目标,对照安徽省幸福河湖建设评价标准,一体推进河湖长制体系机制建立、水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河湖景观提升,以及“一河(湖)一策”修编、河湖健康评价、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河湖岸线保护规划编制等基础工作,已经建成包括秋浦河在内的省级幸福河湖12处。今年,将继续推进7条省级幸福河湖建设,谋划推进市级幸福河湖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幸福河湖,努力打造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答:入汛以来,我市汛情总体平稳,降雨量较常年略偏少,长江及主要河流水位较常年偏低,水库蓄水量较常年持平,依据气象、水文部门分析,预计盛夏我市降雨量较常年持平,长江来水量较常年偏少,分析预测后期形势仍为偏旱,但仍要防范局部强降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威胁。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下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一是重视中小河流涨水。我市沿江中小河流后期可能仍有水位涨幅,做好小型水库及沿河低洼区域安全防范,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做好受影响地区预警,及时转移人员。二是严密防范山洪灾害。汲取重庆万州洪灾教训,高度关注山洪灾害威胁区域安全防范,落实24小时监测预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三是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水库、湖泊、河流蓄水保水工作,为城乡供水及农业灌溉用水备足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