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 水闸、泵站工程

最新《水闸设计规范》条文说明pdf

发布时间:2023/12/20       来源:水闸、泵站工程

  水 闸 设 计 规 范 (山区、丘陵区) 条 文 说 明 1 / 73 目 次 1 范 围 134 4 总 则 135 5 闸址选择 136 6 总体布置 138 7 水力设计 157 8 防渗排水设计 164 9 结构设计 170 10 防震抗震设计 186 11 地基计算及处理设计 190 2 / 73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工程山区、丘陵区水闸的闸址选择、枢纽布置、水力设计、防渗排水设计、 结构计算、基础处理及监测设计等设计原则、技术方面的要求和计算方式。 本次修订是在原《水闸设计规范(试行)》(SD133-84)的基础上,结合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西 部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中水闸建设的实践经验而对原规范进行修订,其适用的范围主要是山区、丘 陵区的水闸设计,平原地区的小型水闸可参照使用。 3 / 73 4 总 则 4.0.1 水闸是具有挡水、调节水位和引水、泄水作用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在发电、灌溉、供水、 航运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水电系统现行的《水闸设计规范》SD133-84 (试行)自1984年 12月 31 日颁布试行以来,在我国水电工程的水闸建设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水电建设的发 展,水闸的布置型式和结构型式不停地改进革新,规模持续不断的发展,在深厚土质地基上修建近40m 高的水 闸也相继出现。由于多年来水闸设计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国水电工程水闸的设计、科 研和施工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使水闸设计更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对《水闸设 计规范》SD133-84 (试行)进行修订。 原水闸规范所规定的适合使用的范围为平原区大、中型工程中的1级、2级、3级水闸,山区、丘陵 区的水闸设计只是参照使用;该规范编制所参照的很多都是我国平原区的工程,其挡水高度均在 10m左右。目前国内很多水电站的水闸都是修建在山区、丘陵区的河道上。所以本标准修订的目的 是为了适应山区、丘陵区水闸工程建设的需要,统一山区、丘陵区水闸设计标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进 一步提高水闸设计水平,更全面的反映我国山区、丘陵区河流水闸设计的特点。 4 / 73 5 闸址选择 5.0.1 水闸的闸址选择,除了考虑水能的梯级开发外,还应从流域供水、生态、防洪、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应符合河流流域综合规划要求。设计所需的各项基本资料最重要的包含闸址的 水文、气象、泥沙、地形、地质、试验资料、工程项目施工条件及运行要求、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社 会经济情况和移民等。水文资料主要指所在河流水位、流量、泥沙、冰情资料等。气象资料主要 指所在地区或相邻地区的降雨、气温、风向、风力资料等。地形资料主要指闸址地区地形图,包 括上、下游河道水下地形图和河道纵、横断面图资料等。地质资料主要是指工程区的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地震烈度资料等。试验资料主要是指岩石试验、土工试验、水工模型试验资料等。工 程施工条件主要是指材料来源、对外交通运输、施工机具设备、水电供应条件等。 闸址选择时应依据工程特性、结合工程地区环境特点,考虑水生物、动植物、水文情势 及水质、水土流失、社会环境和建设期“三废”排放等。 当在有梯级开发要求的河流上进行闸址选择时,应考虑上下梯级的闸址位置、工程量、 投资、电能指标等因素。引水式电站在进行电能电量指标计算时,应根据流域特点,河流生态环 境保护、下游景观及各类用水要求扣除合理的生态流量。 5.0.2 水闸闸址的地质条件,对闸址的选择很重要。考察已建水闸工程的失事原因,多为闸址 地质条件不好,或虽经人工处理,但没有处理好造成的。因此闸址宜优先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天 然地基,最优选择新鲜完整的岩石地基,或承载力大、抗剪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小、抗渗 稳定性好的土质地基。如果在规划闸址范围内确实选不到地质条件良好的天然地基,且又没有其 他选择余地时,只有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但往往造价增加,施工难度加大,工期延长。山区、丘 陵区水闸建在土质地基上,一般遇到的基础问题有承载力不够、压缩变形大、地基液化或渗漏、 稳定等。这样一些问题目前均能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予以处理,但会增加工程投资,在闸址选择时, 应尽可能的避免采用不良地基作为水闸基础。 5.0.3 泄洪闸横跨天然河道,又称为拦河闸,主要用来壅高水位,控制流量,并可获得一定水库 容积,以满足发电、灌溉、航运等要求,同时也承担调节闸前水位及泄洪的任务。闸址宜选择在 河道顺直、河势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河段,可使过闸水流平顺、单宽流量分布均匀,减小对下游的冲刷。 如拦河闸与进水闸的位置相邻近,且又有引水防沙、排沙要求时,闸址宜选择在弯道河段,进水 闸布置在弯曲河道顶点的下游凹岸,拦河闸紧靠进水闸下游,靠进水闸的边孔宜布置成冲沙闸, 5 / 73 有利于进水闸门前的冲沙。 5.0.4 进水闸主要是引水发电、灌溉、供水的引水控制闸,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引到需要的流 量,布置时应充分的利用弯道环流作用,有利于促使水、沙分离,引水排沙,以减少引入水量中的 含沙量和进水口前泥沙的淤积。 5.0.5 闸址选择应最大限度地考虑河道的河势变化特性,充分估计建闸后对原河道产生的不利影响。闸 址宜选择在过闸水流流态平顺及河床、岸坡稳定的河段,尽可能的避免发生波状水跃或折冲水流,防 止有害的冲刷和淤积。还应考虑如下游有重要的工程或设施(如城镇、桥梁、居民点等),将可能 由于河道的冲刷及淤积等影响,增加疏浚和防护费用。 5.0.7 铁路和 1、2 级公路桥梁是重要的交通工程,其桥墩往往建在河道上,在其附近建闸,特 别当桥梁在闸址下游时应考虑过闸水流对桥墩的冲刷影响。根据已建大、中型水闸工程的调查资 料,在正常的情况下,消力池、护坦或海漫末端距桥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最终尚应根据下游消能 防冲计算或水工模型试验确定,应尽量减小水闸水流下泄时对桥的影响。3、4级公路桥的要求不 受此条限制,可在不影响水闸运行的情况下尽量与水闸结合考虑。 5.0.8 本条是基于国内外已有的水工建筑物震害和工程抗震实践的经验及对“5.12”汶川特大地 震位于主震区的水闸工程的经验总结提出的。 位于本次地震震中区的映秀湾、耿达、渔子溪Ⅰ级电站的闸坝由于坝址避开了活动断裂带、 按规范的要求做了地震设防,工程均未出现溃坝破坏。 在狭窄山区的场址选择和建筑物布置时,应尽量避开高陡边坡,防止地震时坡面滚石、局部 垮塌对下部建筑物的破坏。在本次地震中,由于太平驿电站进水口、耿达电站两岸边坡高陡,位 于边坡下的闸坝上部建筑物,如排架、房屋、地下洞室进出口及地面沉沙池被滚石或大量的垮塌 土石砸坏或掩埋。 6 / 73 6 总体布置 6.1 枢纽布置 6.1.1 水闸枢纽一般视工程的不同综合利用功能,分别由拦河闸、进水闸、船闸、泵站以及水电 站厂房(河床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布置应根据闸址地形、地质、水流等条件以及该枢纽各建筑 物的功能、特点、运用要求,合理的安排好水闸与枢纽其他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布置应紧凑协调, 以发挥整个枢纽工程的作用。例如以引水发电或为生产、生活、农田灌溉用水兴建的水闸,其枢 纽布置不仅应考虑拦河闸的位置,而且往往要第一先考虑进水闸的位置,以满足能引到足够的引水 流量,并要防止泥沙淤积进水闸等要求。又如在丘陵区较开阔的河道上要修建河床式电站,还有 通航要求,其枢纽布置宜结合泄洪、发电、排沙和航运的要求来考虑各个建筑物位置。一般 情况下拦河水闸和发电厂房宜布置在主河道,并且泄洪闸有足够的泄水前沿宽度;电站厂房宜在 进口泥沙淤积较少的一岸,且尾水出流顺畅;船闸宜布置在岸边,要求进出口水流平顺,流速应 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考虑泄洪和发电水流的影响。 6.1.3 为了保证进水闸有足够的引水量,减少闸前泥沙淤积或被挟带入进水口,在无坝引水时, 引水角不宜超过30º。 根据水工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进水闸进口水流状况主要与引水角的大小有关。引 水角愈小,进水口前沿宽度愈长,进水口水流转弯愈平缓,土建工程量愈大;引水角愈大,进水 口水流转弯愈急,水流的收缩程度愈剧烈,不但增大了闸上的水头损失,而且由于进口水流流速 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闸上和闸下的局部冲刷;同时引水角愈大,进水口附近由于横向比降引起 的横向环流愈显著,使推移质泥沙带进口门前愈多,进水口上端的淤积情况也愈严重。根据前苏 联TY24—109—49《引水道式水电站的开敞式进水闸设计规范》的建议,对于过闸水位差大于0.2m 进水闸,其引水角不宜大于30º,并尽可能将引水角定得小些;对于过闸水位差小于0.2m的进水 闸,其引水角可按公式(1)计算: V  cos1 0 (1) V 1 式中: 7 / 73 δ ——引水角,º; V ——引水口外的河道流速,m/s; 0 V ——引水口内的渠道流速,m/s。 1 V V V 0 δ δ 通常取 > ,即 0< 1 ,则 90º> >0º,因此引水角 通常为锐角。 1 0 V 1 引水角的确定,还与引水道的引水比(即引水量与河道来水量的比值)有关。前苏联TY24— 109—49 中指出,布置在河流弯道凹岸的进水闸,当引水比小于25%时,可以完全防止推移质泥沙 进入引水渠道。我国一些引水工程试验研究证实,当清水河流上引水工程的引水比超过50%或多泥 沙河流上引水比超过 30%时,即使将引水工程布置在河流弯道凹岸,仍不能完全防止推移质泥沙被 挟带入渠。在此情况下,宜在引水工程前设置拦沙槛,并在其相邻位置设置冲沙闸;这样既可保 证引水工程有足够的引水量,又可防止推移质泥沙被挟带入渠。因此,在布置进水闸时,对其引 水角的确定应特别慎重。 当建拦河闸坝壅高闸前水位引水时,宜采用正向布置泄洪闸、冲沙闸,侧向布置进水闸的方 式。从引水角度考虑,引水角越小,越有利于引水,但在多泥沙河流应综合进行考虑后确定。在 2007 年颁布的 DL/T 5398 中规定引水角为70º~75º(按泄洪闸、冲沙闸轴线与进水口闸轴线º),目前在我国西部山区建成的引水式电站很多都是采用的这一数值。 6.1.4 将进水闸布置在弯道河段上是为了充分利用弯道环流作用,在弯道顶点下游处的环流强度 最大,将进水闸布置在此处,对引水防沙是最有利的,2000 多年前建成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的 宝瓶口就是成功的运用了这个原理。 弯道河段进水闸宜选择在弯道凹岸顶点的稍偏下游处。在正常的情况下,进水闸引水口的具体 位置可参考公式(2)计算: 4R LKB 1 (2) B 式中: L ——引水口至弯道起点的距离,m; R——弯道河段中心线的弯曲半径,m; B——弯道前直线河段河槽宽度,m; K——系数,一般取 0.6~1.0。 8 / 73 在选择枢纽位置时还需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引水道、沉沙池等布置。实际工程经验表明,弯 道环流强度过大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凹岸下游冲刷强烈,将导致泄洪闸、冲沙闸前水位 横比降大,闸孔泄流能力很不均匀,位于凸岸的闸孔泄流量小、并且闸前闸后极易淤积。这些在 设计时都应给予充分考虑。 收集到的资料表明,个别工程由于受河流梯级衔接、地形地质条件、引水线路布置等影响, 将进水闸布置在凸岸,四川平武木座电站、乐山玉林桥电站既是如此布置。其引水防沙问题只能 在运行中通过设置水库汛期运行水位、调整闸孔开启顺序、避沙峰停电敞泄冲沙和定期停电敞泄 冲沙解决。即使如此,进水闸的分还是较大,且过多的停电敞泄冲沙对电站的发电量损失也 较大。 6.1.5 在多泥沙河流上,宜在进水闸下游侧设置冲沙闸或泄洪闸,以冲排进水闸前面的沉积泥沙。 根据已建工程经验,宜按正向泄洪、冲沙,侧向取水的格局进行枢纽布置;在进水闸前设置束水 墙、导沙坎等工程措施,并与冲沙闸一道组成引水防沙、排沙的防线,以解决进水闸前泥沙沉积 带来的淤堵问题。 6.1.6 当河道上污物较多,闸前排污困难,宜在靠近进水闸(取水闸)和冲沙闸附近设置排污闸, 平时用闸门挡水。堰顶挡水高度一般为2m~5m,闸室宽度2m~5m。通过排污闸的水流一般用较陡 的泄槽与下游河道衔接,应注意考虑下游的消能措施。 6.1.8 当水闸有过鱼要求时,可结合水闸岸墙、翼墙等布置鱼道。鱼道进口一般设置在鱼类回游 和集群的地方,但附近的水流不应有漩涡、水跃等扰动水流。鱼道下泄水流宜与河道斜交,使鱼 类容易找到上溯进口;鱼道出口不宜紧靠泄洪闸,以免上溯鱼类再被冲至下游。 6.1.9 引水式水电站拦河闸与厂房之间的河道在枯水期会形成脱水断,从下游景观、用水、生态 环境保护等考虑,应从拦河闸上游泄放一定流量的水到下游,以满足下游景观及生态用水要求, 下泄流量值应视工程具体情况,按有关规定确定。当下泄流量不大时,可从闸墩或两岸连接挡水 坝中布置生态放水管;当下泄流量较大时,可设置专用的闸孔泄放。无论采用何种下泄设施,均 应做好下游的消能防冲保护。 6.1.10 根据“5.12”汶川地震的经验总结,在水闸枢纽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通道、避难场地、 应急电源和通讯通讯设施的布置;对于泄水建筑物的金属结构设备,应有专用应急电源,并应选 择相对安全的位置安放。 6.1.11 水工模型试验是研究和验证水闸泄水能力,下游消能防冲和上、下游冲淤状况,以及整 9 / 73 个枢纽工程水流条件的方法,多泥沙河流水闸工程的引水防沙一般也需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但进 行水工模型试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本标准只规定在大型水闸及水流流态复杂的中型水 闸的枢纽布置,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模型试验的范围,除包括水闸上游至进水闸,下游护坦、 海漫以内的范围外,还包括上述范围以外有可能产生淤积,冲刷的河段。一般在流量不大,同一 河流上下游已有投入运行的相似水闸,或若有边界条件相似的工程可借鉴的中型工程,可借鉴其 经验,不做模型试验。 6.2 闸室布置 6.2.1 闸室结构有开敞式、胸墙式、涵洞式和双层式等型式。 开敞式闸室亦称堰流式闸室,其特点是闸门全开时,过闸水流具有自由水面。当闸门全开时, 超泄能力较强,对于洪水流量较大,且上游有大量漂浮物过闸或排冰要求的水闸宜采用这种型式, 以免造成闸孔阻塞。 胸墙式和涵洞式闸室其特点是闸门全开时,过闸水流只能从胸墙下的孔口下泄。一般在挡水 高度较高,洪水流量不大,最高泄洪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为了减小闸门高度,节省金属结构投 资或者需要限制单宽流量时,采用这种型式的闸室较合适。当河道有漂浮物排泄或排冰要求,采 用此种闸室型式时,其最高泄洪水位宜低于孔口顶高程。 双层式闸室是一种分上、下两层分别装设闸门,既有表层泄流能力,又具有底层泄流能力的 闸室结构型式。其泄流特点是开启上层闸门时可利用表层泄放洪水和漂浮物;开启下层闸门时可 利用底层泄流冲走闸前淤积的泥沙。若挡水高度较大,且泄洪水位较高时,可采用此种闸室型式。 但该种闸室布置结构复杂,上、下两层共用一个泄水通道,消能复杂,闸门控制麻烦。如葛洲坝 工程大江泄洪闸的闸室结构布置,上层为活动胸墙式的挡水闸门,下层为弧形工作门。当只开下 层弧形门时为胸墙式孔流,当上、下门全开时为开敞式闸室。采用平面胸墙式闸门和弧形闸门联 合挡水,平面闸门和弧形闸门将闸门推力一分为二,可减少闸门推力。 6.2.2 整体式闸室结构是在闸墩中间设顺水流向的永久沉陷缝,将多孔水闸分成若干闸段,每个 闸段一般由1~4个完整的闸孔组成。地质条件较差,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基宜采用整体式结 构。分离式闸室结构是在闸室底板上设顺水流向永久沉降缝,将多孔水闸分为若干闸段,每个闸 段呈倒T形或倒丌形,其优点是可减少闸墩的厚度,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承载能力较大的地基, 一般在岩基上应用较多。 10 / 73 6.2.3 闸顶高程通常是指闸室胸墙或闸门挡水线上游闸墩和岸墙的顶部高程。由于水闸是兼有挡 水和泄水双重作用的水工建筑物,因此闸顶高程应根据挡水和泄水两种运用情况确定。水闸通常 是在正常蓄水位条件下关门挡水,由于风力作用,闸前均会出现波浪(立波或破碎波波型),因此 闸顶高程不应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超高之和。当水闸泄水,闸前水位 达到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时,由于流速的影响,水面不会形成较高的波浪,至少不会形 成立波波型,因此,闸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与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由 此闸顶高程的确定应同时满足上述挡水和泄水两种情况下的安全保证条件。 水闸在各种工况下的超高值,在过去规范中不是很明确,而且对正常蓄水位时的超高值也没 有明确规定。本次修订把确定闸顶高程两种工况下的超高值统一按表6.2.3确定。 此外,在确定闸顶高程时,应考虑软弱地基上闸基沉降的影响,可按通常的沉降计算方法计 算沉降值,并参照类似条件的已建工程实测沉降值研究确定。对于多泥沙河流上、下游河道冲淤 变化引起的水位升高或降低,可根据河道演变预测资料,并参照同一河流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 确定。 6.2.4 闸槛高程的确定,不仅对闸孔的型式、尺寸和闸室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 系到整个水闸工程的投资。如果闸槛高程定得较低,可以加大过闸水深和过闸单宽流量,减少闸 室总宽度,有利于水闸引水和泄水,但是将增加闸身挡水高度和两岸结构高度,可能增加工程投 资,同时增加闸下消能防冲布置的困难;甚至还会带来泥沙淤积,影响泄流能力。 山区、丘陵区河道比降一般较陡,根据近年来一些工程的经验,在确定闸槛高程时,需要考 虑进水口引水率、河道推移质来沙量、输沙能力及河床纵向变形特点等因素,闸槛高程不宜低于 枯水期河槽的河床平均高程。 如河床纵向变形处于下切阶段,且引水率和推移质含量不大,其闸槛高程宜取为与河床平均 高程一致或略高于河床平均高程;在含沙量较大的河道上,当引水率超过50%,河床纵向变形不 属于下切阶段时,闸槛高程宜按高于河床平均高程1m~2m考虑;如河道引水比愈大,闸槛高程应 愈高,以免在下游造成淤积面过高而影响泄洪;河床处于冲淤平衡阶段,可适当抬高闸槛高程, 按高于河床平均高程0.5m~1m考虑;河床处于冲淤淤积阶段,按高于河床平均高程1m~2m考虑。 进水闸的闸槛高程一般应比泄洪冲沙闸的闸槛高程高2m~3m以上,才有利于引水防沙。 多孔水闸的各闸孔闸槛高程,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但对复式河床上的多孔水闸,当闸基为 岩石或坚硬土层时,可选用高低闸槛(即深、浅闸孔)的布置型式,将低槛闸孔布置在河道深泓 11 / 73 部位,将高槛闸孔布置在一侧或两侧。 6.2.5~6.2.6 闸孔总净宽的确定,主要由闸址处天然河床宽度、泄洪水位的高低、泄洪流量的 大小来确定;为了减小下游的冲刷,还应减小单宽流量。一是河道设计洪水(包括校核洪水)流 量较大,泄洪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闸孔总净宽应尽量取大值,要利用河道宽度来布置泄洪闸, 同时要求闸室总宽度大体上与上、下游河道宽度相适应,以减少上游淹没损失。二是河道洪水流 量较小,泄洪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闸孔总净宽可按渲泄常年洪水闸门全开时,上游水位尽量接 近河道建闸前天然水位来确定。有利于中、小洪水时水库敞泄冲沙。 闸室孔口尺寸的大小,主要根据闸的使用要求、选用的闸门结构型式、启闭型式、运输安装 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DL/T 5039 所规定的闸门孔口尺寸系列标准。弧 形闸门具有启闭力小、不需要布置较高的启闭机排架、适合闸门局部开启泄水、闸墩侧向无门槽 等优点,随着液压启闭机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山区、丘陵区的很多水闸工程上均采用弧形 闸门。一般情况时下游水位不宜淹没弧门支铰,宽度宜在14m 以下。 当施工导流有要求时,需结合导流明渠的布置确定闸室孔口尺寸。 对于多孔水闸,为了便于闸门的对称开启,使过闸水流均匀,避免发生偏流,造成闸下的局 部冲刷,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闸孔的孔数以采用单数为好。因此,本标准规定,闸孔数少于8 孔时,宜采用单孔数。 在多泥沙河流上的闸孔总净宽、孔口尺寸及孔数选择还应结合河流泥沙情况、水库淤积、水 库冲沙及上游淹没等综合考虑。 6.2.7 闸室底板是整个闸室结构的基础,是承受上部结构的重量及荷载,并向地基传递的结构, 同时兼有防渗及防冲的作用。因此闸室底板必须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坚固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闸室底板通常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平底板是最常采用的一种底板型式,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对不同的地基有一定的适应性。 当闸室顺水流向永久缝分在闸墩处时,闸室结构整体性好,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强,且具 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缺点是闸墩过多的占了过水宽度,工程量较大,当河道狭窄时因闸墩过多的 占了过水尺寸,也会壅高上游水位。闸室顺水流向永久缝分在闸底板的中间或两侧时,优点是工 程量较小,但缺点是底板接缝较多,闸室结构整体性较差,给止水防渗布置和浇筑分块带来不利 和麻烦。当在闸室底板中间分缝时,由于底板挑出的悬臂不宜过长,故闸室孔口宽度不宜过大, 一般以不大于 8m 为好,基岩地基上可以适当放宽;当在闸室底板两侧分缝时,即所谓“大、小底 12 / 73 板”,底板挑出的悬臂长度不完全由闸孔宽度的大小来决定,孔宽可以大于8m。 箱式平底板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和抗震性能都很好,缺点是工 程量大,施工复杂。在高压缩性软黏土地基上,为了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需增大闸室横向刚度, 或因承载力不足需加大闸室底板埋置深度时,才采用箱式平底板。当在松软地基上且荷载较大时, 如采用这种箱式平底板,一般可不作地基处理。 低堰底板和折线底板(亦称斜底板),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远不及平底板普遍,而且受力条件较 复杂。例如,需要限制单宽流量而闸底建基高程不能抬高,或因地基表层松软需降低闸底高程, 或在多泥沙河流上有拦沙要求时,可采用低堰底板;在坚实或中等坚实地基上,当上、下游河底 高差较大、闸室底板较长时可采用折线底板,其后部可作为消力池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闸室底板结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结构型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要根 据地基、泄流、冲沙等条件选用。 6.2.8 闸室底板通常是等厚度的,也可以采用变厚度,后者在地基较坚实的情况下,有利于改善 底板的受力条件。四川省部分已建的山区、丘陵区河道上部分水闸的底板厚度统计见表1。 6.2.9 闸室底板顺水流向长度宜与闸墩长度相等,当需要调整闸室的重心位置以满足地基应力均 匀或需要利用上游水重以增加闸室的抗滑稳定性时,闸室底板顺水流向长度可向闸墩上游端或下 游端适当加长,但伸出闸墩的悬臂长度一般不宜超过闸室底板厚度。闸室底板顺水流向的长度可 根据地基条件和上部结构的布置要求,参照已建工程所列数值初步拟定,然后经计算在满足稳定 和地基应力条件下确定。四川省部分已建工程闸室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统计见表1。 表1 四川省部分水闸闸室尺寸、型式统计表 闸室 闸室顺 闸高 底板 底板厚 建成 工程名称 水深 水流长 坝基情况 备注 m 型式 m 时间 m m 耿达 24.0 31.5 40.0 平底板 4.0 漂卵砾石 1986年 渔子溪1级 22.0 27.8 35.0 平底板 4.0 漂卵砾石 1972年 南桠河3级 15.5 20.0 25.0 平底板 4.0 漂卵砾石夹砂 1982年 映秀湾 10.0 18.0 25.0 平底板 3.5 漂卵石夹砂 1971年 木座 17.0 22.5 31.0 平底板 2.5 漂卵砾石夹砂 2007年 金岩 7.2 11.5 24.0 平底板 3.3 砂卵石 2007年 联补 19.5 27.0 42.0 平底板 5.0 卵砾石,夹中粗砂 2007年 白溪 13.0 17.5 34.0 平底板 2.5 砂卵石层 2008年 三棵树 12.4 17.7 24.0 平底板 2.8 含砂漂卵石层 2004年 含漂砂卵砾石和块 2007年 沙坪 14.5 20.0 30.0 平底板 2.5 碎砾石土 玉林桥 11.5 19.5 28.0 平底板 3.0 亚砂土 2008年 竹格多 15.5 19.5 26.0 平底板 2.5 块碎石土 2006年 太平驿 16.0 29.1 35.0 平底板 4.0 块碎石夹漂卵石层 1994年 福堂 17.5 31.0 40.0 平底板 5.0 漂卵石夹砂 2006年 小天都 32.5 39.0 53.0 平底板 5.0 漂卵石夹砂 2005年 13 / 73 金康 13.0 20.0 30.0 平底板 5.0 含卵砾石砂土层 2006 年 含漂砂卵碎砾石层 2004 年 自一里 15.5 20.0 30.0 平底板 2.5 夹砾质砂 新政 16.0 36.6 40.0 平底板 5.0 砂岩、泥岩 2006 年 金银台 18.0 34.0 35.0 平底板 5.0 砂岩、砂质粘土岩 2006 年 大兴 17.0 25.0 33.5 平底板 5.5 砂岩、泥岩 2004 年 千佛岩 10.0 20.7 22.5 平底板 4.0 砂岩、泥岩 2008 年 注:闸室水深为正常蓄水位时的水深。 6.2.10 为了防止和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裂缝,对于多孔水 闸的闸室底板必须沿顺水流向进行分段,即设置若干道顺水流向的永久缝。但分段长度(即顺水 流向的缝距)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分段长度过大,则永久缝的道数虽可减少,但增加了产 生裂缝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增大底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强度;如分段长度过小,则永久缝的道数 增多,不仅增加了施工麻烦,也增加了工程造价,而且多设置一道缝,在防渗方面就增加了一个 薄弱环节。分段长度的确定,主要根据闸室地基条件和结构构造特点,结合考虑采用的施工方法 和措施等因素。原规范规定“闸室钢筋混凝土底板顺水流向的永久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 缝距不宜大于 20m (岩基)或30m (土基)。缝距超过上列数值时,应作论证”。但实际工程土基上 闸室分段长度已有超过了30m、基岩上闸室分段长度已有超过了20m,亦未出现裂缝(或至少未出 现有害裂缝)。本次修订时考虑到与DL/T 5057 保持一致,仍然采用上述规定。 设在闸墩中间的永久缝,通常采用铅直贯通缝;而设在闸室底板上的永久缝,可采用铅直贯 通缝,也可采用斜搭缝或齿形(阶梯状)搭接缝。永久缝的宽度,考虑到土基上水闸的高度已经 达到 40m,所以本次标准修改时缝宽调整 2cm~5cm。当闸室较高,地基层次多,各层次组成条 件复杂,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缝宽取值宜取大值。缝内宜填沥青油毡、沥青木板或沥青泡沫板。 6.2.11 闸墩是闸门和各种上部结构的支承体,由闸门传来的水压力和上部结构的重量及荷载都 通过闸墩传至到闸底板。闸墩通常是实体的,其纵向刚度很大,可以保证在纵向不会产生显著的 变形。 一般采用弧形闸门的闸墩要比平板闸门的闸墩长。闸墩上游墩头一般做成半圆形,以减小水 流的进口损失;也有做成流线形的,可进一步减小侧收缩损失。下游墩头宜做成流线形,以利水 流扩散。 在闸墩长度设计时,除了进行稳定和应力计算外,还应综合考虑闸门的型式及布置位置,闸 顶交通桥的设计布置等。 6.2.12 闸墩的厚度通常是根据结构要求和施工方法确定。弧形闸门的闸墩,因为没有门槽,可 采用较小的厚度。平面闸门的闸墩厚度,往往受门槽的深度控制。平面闸门闸墩门槽处的最小厚 14 / 73 度,主要是根据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需要确定。如采用液压式启闭机,门槽处最小厚度的确定,还 要考虑油缸布置的需要。此外,闸墩门槽处最小厚度如果过小,还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因此本 标准规定,平面闸门闸墩门槽处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4m。 大型水闸采用弧形闸门时,当推力过大,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而闸 墩厚度又不能做得太大,这时可考虑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闸墩结构的措施。 6.2.13 工作闸门门槽应设在闸墩水流较平顺部位,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因水流流态不好时对闸门 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门槽宽深比取1.6~1.8是一种较优的槽型,这与现行的DL/T5039有关规 定是一致的。 检修闸门门槽与工作闸门门槽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m,主要是为了满足安装与维修的需 要,同时也方便启闭机的布置与运行。 6.2.15 在我国水电工程的建设中,随着泄洪建筑物泄流量的增大,工作水头的提高,泄洪孔口 尺寸的增大,弧形闸门所承受的推力也随之加大。弧形闸门推力加大,闸墩的受力也随之加大, 而由于受建筑物布置及溢流宽度的限制,闸墩厚度不可能设计得过大,这就势必恶化了闸墩的应 力状况。从计算看,在水推力的作用下,弧门支铰附近的闸墩内往往会出现很大的拉应力,采用 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难以解决的。为了解决此问题,采用预应力闸墩是很好的方法。工程实 践证明,在大型弧门的闸墩结构设计中采用预应力闸墩,对改善闸墩的应力状态,限制闸墩的变 形、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是很合理的技术措施。 6.2.16 弧形闸门具有重量较轻、受力条件好、比相同孔口尺寸平面闸门要求的启闭机容量小、 启闭灵活、不需设置门槽及过水顺畅等优点。在挡水高度和闸室孔口尺寸均较大,需由闸门控制 泄水的水闸宜采用弧形闸门。 当永久缝设置在闸室底板上时,由于底板的整体性较差,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较易 造成闸底板顶面高低不平,闸墩侧向倾斜等现象,从而改变闸孔形状,使得对闸孔变形很敏感的 弧形闸门难以适应,因此宜采用平面闸门。如果采用弧形闸门,宜使用在岩基上的水闸,或者地 基承载力较大,挡水高度不高的水闸,但需作好止水和防渗。 弧形闸门支座宜布置在下游最高洪水位以上。当支座布置确有困难时,经论证后,在确保支 座安全运行情况下、采取保护措施后,支座也可布置在下游洪水位以下。 对于有排冰要求的水闸,闸室孔口尺寸一般较大,且过流水位以上的净空要求较高,宜采用 平面闸门或下卧式弧形闸门。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闸,泥沙的淤积可能给闸门启闭带来困难,因此, 15 / 73 不宜采用下卧式弧形闸门。 根据部分已建工程的经验,当河流推移质量较大时,挟沙水流对平板闸门门槽的冲撞磨损影响 较大,因此在有条件时宜采用弧形闸门。如采用平板闸门,则应对结合门槽设计,对底部范围采 用专门的保护措施。 6.2.17 对于露顶式闸门顶高的确定,在过去工程设计中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种情况是泄洪闸 或冲沙闸,以正常蓄水位加0.3m~0.5m的超高作为闸门的顶高。因为泄洪时,闸门是要开启的, 而且在闸门全部打开以前上游洪水位不会超过正常蓄水位。闸门全开后洪水有可能超过正常蓄水 位,此时闸门已不挡水了。第二种情况是开敞式进水闸的露顶闸门,顶高就要按正常挡水位和校 核洪水位中二者最高的水位加超高后确定。因为在校核洪水位时进水闸一般是关闭或部分开启, 不允许过多的洪水进入引水道。 6.2.18 常用的闸门启闭机主要有卷扬式、螺杆式和液压式三种。固定卷扬式启闭机是应用最广 泛的一种,其定型产品有两种,一种是卷扬式平面闸门启闭机,另一种是卷扬式弧形闸门启闭机。 固定卷扬式启闭机适用于闭门时不需施加压力,且要求在短时间内全部开启的闸门,一般每孔布 置一台。螺杆式启闭机一般只适用于闸门尺寸和要求的启闭力都很小的小型水闸。其使用简便, 价格便宜。液压式启闭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启闭设备,其优点是利用液压原理,可以用较小的动 力获得很大的启门力,同时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很大的排架机房,其机房、管路以及工作桥 的工程造价较省。此外液压传动比较平稳和安全(有溢流阀,超载时起自动保护作用),并较易实 现遥测遥控和自动化。液压式启闭机缺点是金属加工条件要求较高。加工精度的高低对液压启闭 机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大,同时设计选用时要注意解决闸门起吊同步问题,否则会发生闸门歪斜卡 阻现象。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制造液压启闭设备,其使用效果也还不错,近年来已有越来 越多的水闸工程采用了液压式启闭机。 6.2.19 在闸室顶部设置胸墙结构,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小闸门高度,从而减轻闸门重量和启闭 机吨位。胸墙在闸室中的位置总是与闸门位置配合在一起的,一般布置在闸门的上游侧。胸墙采 用板式结构时,直接支承在闸墩上;采用板梁式结构时,顶梁和底梁水平支承在闸墩上,板支承 在顶梁和底梁上。为了使水流平顺地通过闸孔,减小局部阻力,增大泄流能力,胸墙上游面底部 宜做成流线形。胸墙与闸墩的连接方式应与闸室的构造要求相协调。当胸墙高度小于3m时,宜用 简支式连接,因为简支式结构受力明确、计算简单、施工方便,但闸室整体性差,抗震性不好。 对于永久缝设置在底板上的水闸,胸墙与闸墩不应采用固支式连接,以免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 16 / 73 支承部位的变形等不利因素产生结构次应力,造成不良后果。 6.2.20 对于闸室上部工作桥、检修便桥、交通桥等桥梁与水库水位的相互关系,既要考虑桥梁 不能影响闸孔泄流,也需保证桥梁自身的安全。当闸室上部工作桥、检修便桥和交通桥的支座为 活动简支支座时,应将支座设置在正常蓄水位以上。 在实际工程中,当闸前最高洪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在闸孔下泄洪水时,而闸室内位于梁 (板) 底缘的水面线通过计算或模型试验能确定时,可按梁(板)底缘位置处的水面线高程来确定梁的 超高值。 6.2.21 本条是针对建在土质松软地基上的水闸需特别注意的事项。一般情况下能避开时,是不 宜选择在此类地基上建闸的。在无法避免且范围较大、处理代价太高时,应从闸室结构上考虑采 用适合此类地基的闸室型式。 6.2.22 本条是按现行的 DL/T 5082 的有关规定,对冻胀土地基上的水闸提出的结构选型布置的要 求。 6.2.23 根据震害调查表明,地震区闸室结构的布置宜力求匀称,闸室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 构,结构分缝宜设在闸墩上。凡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闸震害较轻,而分离式结构震害 较重,采用浆砌块石结构的震害最为严重。因此,位于 8、9 度地震区的水闸不宜采用分离式结构 和建筑浆砌块石结构的水闸。 6.3 防渗排水布置 6.3.2 土基上闸基防渗长度(又称渗径长度),即铺盖和垂直防渗体等防渗结构及闸室底板与地 基的接触线长度,是闸基渗流的第一根流线长度,在以往水闸设计时,习惯采用勃莱法 (W.G..Bligh)或莱因法(e)确定。前者用于平底板无垂直防渗体的闸基,后者用于有 垂直防渗体或较深齿槽的闸基。勃莱法与莱因法统称渗径系数法(又称直线比例法)。勃莱法认为 沿着闸基单位长度消减的水头是相同的,而莱因法认为闸基水平渗径的防渗效能只有垂直渗径的 1/3。勃莱对印度一些闸坝工程(其中一些工程遭受破坏)和莱因对美国建造在土基上的278 座闸 坝工程(其中约有 150座遭受破坏)进行调查分析后,提出了在各种不同地基条件下的渗径系数, 即所谓的勃莱系数和莱因系数,这些系数在早期出版的设计手册之类的文献中都可以查到。勃莱 提出的渗径系数只反映了地基土质的不同,没有考虑到地基土层防渗性能的不均匀性及闸基轮廓 线布置的复杂性;莱因提出的渗径系数,虽已考虑到水平渗径与垂直渗径消减水头的不均匀性, 17 / 73 但认为垂直渗径防渗效能与水平渗径防渗效能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三倍”关系,这不够全 面。实际上,垂直渗径防渗效能与水平渗径防渗效能的比值,应随地基特性,地下轮廓布置型式, 垂直渗径长度与水平渗径长度的比值不同而异。此外,渗径系数法计算精度不高,特别是由该方 法确定的渗透压力及出逸坡降很不准确,甚至有很大的误差。但是,由于渗径系数法十分简单, 在布置闸基地下轮廓线时,用来初步拟定防渗长度,仍然是可取的。 本标准公式(6.3.2)作为闸基防渗长度计算公式,在形式上和勃莱法渗径长度计算公式相似, 但对允许渗径系数作了修正,改为允许渗透坡降[J]。对各类土层允许渗流坡降参考建议值可参见 本标准第 8 章的规定。本标准在收集了数十个工程的土工试验资料后,提出的各类土层允许渗流 坡降值参考建议值参见附录K。 应该指出,公式(6.3.2)主要用于工程规划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拟闸基防渗长度时使用,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按公式(6.3.2)初拟的闸基防渗长度,还应用改进阻 力系数法、二维或三维的数值计算方法等进行校验后确定。 6.3.3~6.3.6 无论土质地基还是岩石地基,水闸地下轮廓线布置均应遵照防渗与导流(排水) 相结合的原则,即在水闸上游侧布置防渗设施,如防渗铺盖,垂直防渗体(岩石地基上的水泥灌 浆帷幕、土质地基上的混凝土防渗墙和钢筋混凝土板桩等)或截水槽等。用来延长渗径,减少底 板渗透压力,降低闸基平均渗透坡降,并保证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值;在水闸下游侧布置排水设施, 如排水孔(或排水井、排水沟)和滤层等,使渗透水流尽快地排走,防止渗流出口处发生渗透变 形,并减少底板渗透压力,增加闸室的抗滑稳定性。 粉土、黏土地基不易产生渗流变形,防渗设施多数采用铺盖的型式。铺盖材料可采用钢筋混 凝土铺盖、黏土铺盖,近年来随着土工合成材料的推广应用,也可采用土工膜防渗材料。采用黏 土铺盖时,黏土的渗透系数应比地基上的渗透系数小 100倍以上。根据试验资料,当两层土渗透 系数相差 100倍以上时,渗透系数小的土层中渗流量可忽略不计,对闸基底的渗透压力分布的影 响不超过5%。当采用土工膜防渗铺盖时,防渗土工膜下部应设垫层,上层应设保护层。 山区、丘陵区的河道大部分土质地基由不同层次的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和砂组成 的砂卵砾石层,由于砂性土地基容易产生渗流变形,防渗设施一般都采用水平铺盖和垂直防渗体 (混凝土防渗墙、钢筋混凝土板桩、水泥砂浆帷幕,高压喷射灌浆,土工膜垂直防渗等)相结合 的布置形式,用来延长渗径,减少底板渗透压力、降低闸基平均渗流坡降;如果只采用铺盖防渗, 其长度可能需要很长,非但不经济,而且防渗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般工程需和垂直防渗体结 18 / 73 合使用,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垂直防渗体的入土深度应根据渗流计算、工程投资,并结合施 工方法确定。目前在山区、丘陵区水电站水闸的设计中采用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垂直防渗体比较多, 其优点是不受地层结构组成的影响,在各种土基中都可使用,且造墙深度可达70m 以上。据较多 工程经验,当防渗墙超过 70m 以后,投资和施工工期对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部分工程 经计算后也采用了在墙下再布置一定深度的水泥灌浆帷幕的措施。钢筋混凝土板桩防渗深度有限, 一般在几米深度上使用,在地层中大块石较多时,下桩困难。高压喷射灌浆和水泥砂浆帷幕都受 地层可灌性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此外,在地震区粉细砂地基上,闸底板下布置的垂 直防渗体可构成封闭的形式,防止基土流失和可能发生的“液化”破坏,以保证闸室地基的稳定。 表2为四川省部分已建成投入运行水闸的铺盖及防渗墙设置统计表。 当闸基下卧层为承压水层时,为了消减承压水对闸身稳定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可在闸室下游 设置深入该承压透水层的排水井,但绝对不能布置在闸底和两岸防渗段范围内,以避免与闸基防 渗和两岸侧向防渗的要求相抵触。 表2 四川省部分土基上水闸防渗墙统计表 工程 闸室 铺 盖 混凝土防渗墙 名称 水深m 长度 厚度 厚度 深度 型式 坝基情况 m m m m 耿达 24.0 20.0 2.0 0.8 51.5 全封闭 漂卵砾石 渔子溪1级 22.0 20.0 2.0 0.8 32.0 悬挂式 漂卵砾石 南桠河3级 15.5 15.5 3.0 0.8 21.0 全封闭 漂卵砾石夹砂 木座 17.0 25.0 1.3 0.8 12.0 全封闭 漂卵砾石夹砂 东风 15.0 15.0 1.5 0.8 35.0 悬挂式 漂卵石土 三棵树 12.4 15~35.9 2.0 0.8 17.6 悬挂式 含砂漂卵石层 黑河塘 14.0 18.0 2.0 0.8 30.0 悬挂式 漂卵砾石夹砂 河口 17.0 10~20 1.5 0.8 26.0 悬挂式 含泥砂卵 (碎) 砾石 竹格多 15.5 35.0 1.5 0.8 39.0 悬挂式 块碎石土 桑坪 6.5 15.0 2.0 0.8 16.0 悬挂式 漂(块)卵石层 小天都 32.5 25~50 2.5 0.8 68.5 悬挂式 漂卵石夹砂 自一里 15.5 35.0 2.0 0.8 34.0 悬挂式 含漂砂卵碎砾 石层夹砾质砂 五一桥 14.0 14.0 1.5 0.8 25.0 悬挂式 漂卵砾石 白溪 13.0 15.0 2.0 0.8 31.5 全封闭 砂卵石层 注:闸室水深为正常蓄水位时的水深。 6.3.7 在闸室底板的上、下游端,通常设有深度为0.5m~2.5m 的齿槽,既能增加渗径长度,降 低闸基底部渗透压力,减小渗透水流的出逸坡降,又能增加闸室的抗滑稳定性。 6.3.8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盖的厚度,应根据计算及结构型式确定。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铺盖防渗效果和 方便施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盖宜做成等厚型式;在铺盖周边过水部位宜设一定深度齿槽以 防水流掏刷。为了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陷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盖通常设有顺 水流向和垂直水流方向的永久缝,永久缝距宜采用8m~20m。 19 / 73 黏土铺盖的厚度,应根据铺盖土料的允许水力坡降值计算确定,要求铺盖任何部位的厚度均 不得小于该部位铺盖顶底面水头差与允许水力坡降的比值。黏土的允许水力坡降值一般采用4~6, 但为了保证铺盖碾压施工质量,黏土铺盖前端厚度不宜小于0.6m,向闸室方向逐渐加厚,顶部应 有保护层。 防渗土工膜的厚度应根据作用水头,膜下土体可能产生裂隙宽度,膜的应变和强度等因素确 定。根据水闸工程实践经验,采用的土工膜厚度不宜小于0.5mm。 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为了防止冻融破坏,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铺盖或黏土,壤土铺盖均应避 免冬季暴露于大气中。 6.3.9 混凝土防渗墙的厚度主要是根据渗流、结构计算,成槽器开槽尺寸确定,在山区、丘陵区 的水闸工程,一般在河床土基中大块石较多,主要使用冲击钻造孔成槽,其防渗墙最小厚度宜在 0.6m 以上。 水泥砂浆帷幕或高压喷射灌浆帷幕在软基上原主要应用于施工围堰等临时工程,近年来在部 分挡水高度不高的软基水闸开始采用。水泥砂浆帷幕或高压喷射灌浆帷幕的厚度主要是根据防渗 计算要求和施工条件,按其布置的灌浆孔、排距,灌浆压力的大小,浆液影响范围确定。 钢筋混凝土板桩的厚度及宽度主要根据防渗要求和打桩设备条件确定。根据工程经验,钢筋 混凝土板桩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2m,宽度不宜小于0.4m,这样既可满足防渗要求,也可满足结构 刚度要求,同时便于施工,也便于在板桩侧面设置齿槽。 6.3.10 排水沟的宽度应根据透水层的厚度以及排水沟的间、排距确定,一般不宜小于0.4m,排 水沟内应按滤层结构要求敷设导渗层,排水沟的深度取决于导渗层需要的厚度。为加强和提高排 水沟的排水能力,也可在沟内埋设具有反滤设施的滤水管。 6.3.11 根据三向电模拟试验成果,排水井井管内径采用0.2m~0.3m时,减压效果最佳。当井径 超过0.3m时,减压效果增加不大,不经济。为了方便施工和抽水洗井,井径不宜小于0.2m。 6.4 消能防冲布置 6.4.2 山区河流一般坡降较陡,河水中挟带大量泥沙,特别在汛期河流推移质泥沙中有较大块石、 卵石,随洪水下泄,如果过闸水流采用底流式消力池水跃消能,则推移质对消力池底板的磨损很 大,底板及尾坎极易破坏。近年来很多山区水闸工程实际采用的是闸后斜坡护坦急流式水面衔接, 同时加强护坦的抗冲磨保护;在护坦末端形成的较深冲坑,应设置深齿槽或防冲沉井加以保护, 20 / 73 以防止淘刷护坦基础。深齿槽或防冲沉井的深度应大于贴壁冲坑的深度。部分工程在护坦后还设 置有海漫以防止冲坑的扩大。 为了减小推移质泥沙对护坦底板混凝土的磨损,在护坦底板顶层应设置抗冲磨混凝土。对推 移质泥沙粒径较大的重要水闸在不易修复的闸室底板及其以上1.2m~1.6m范围的闸墩侧面部位可 采用钢板保护。四川省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成的南桠河Ⅲ级、渔子溪Ⅰ级等几座水闸,采用上述 工程措施后至今已运行30多年,闸室底板基本未损坏,只是护坦表面抗磨混凝土进行了修补。而 另一座同期建成的水闸,因其闸室采用的是高标号混凝土保护,运行20多年后闸室底板混凝土磨 损严重,甚至钢筋都磨损出露了,又重新按上述方法进行了闸室底板的钢板保护,护坦表层也进 行了修补。 6.4.3 在大流量、低水头、河道坡度缓、含沙量较小、泥沙粒径较细的河道上建闸,宜采用底流 式消力池消能。 下挖式消力池、突槛式消力池或综合式消力池是底流式消能的三种主要型式,其作用都是增 加下游水深,以保证产生淹没式水跃。根据试验研究资料,如果设计得当,可消杀水流全部动能 的40%~70%,其剩余的能量对池后河床还可能造成冲刷,池后单宽流量和流速还比较大,分布也 不很均匀,水流紊动还比较严重,因此紧接消力池后,还宜设置海漫和防冲齿槽(或防冲墙)。 由于水闸是低水头建筑物,消力池深度一般不大,消力池与闸室底板之间宜采用斜坡段连接, 其常用坡度为1:4~1:5;如坡度过陡,出闸水流流速较大时,水流将脱离斜坡面产生局部真空, 以致损坏结构。因此,消力池斜坡段的坡度不宜陡于1:4;同时,在不影响出池水流流态等情况时, 消力池斜坡段可部分或全部移至闸室内,以缩短消力池长度,节省工程投资。 若采用一级消力池深度较深,且采取综合消能措施后,出池水流的流速仍较大、流态差且对 下游河床产生较严重的冲刷,对下游重要建筑物等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时,可采用二级或多级消力 池消能。 消力墩、消力槛等辅助消能工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改善水流条件,提高消能效果,且能减小 消力池尺寸,节省工程量。由于辅助消能工选用的布置型式和尺寸有所不同,其主要作用也不同, 对于有排冰或大量漂浮物要求的水闸,如果辅助消能工选用不当,不但不起作用,甚至还会产生 副作用,危害消力池的安全。对于有大量推移质泥沙的水闸也不宜采用辅助消能工。大、中型水 闸如果用辅助消能工,其布置型式和尺寸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 四川省部分已建水闸工程消力池、护坦、海漫和防冲齿槽主要尺寸见表3。 21 / 73 6.4.4 山区河流一般坡降都较大,有些河流在其河道上会有天然的跌坎,如将水闸轴线选择在跌 坎上游,可充分的利用跌坎的落差,采用挑流式消能。 6.4.5 面流消能是在下游水深较大的条件下使用,分为戽斗面流式消能和跌坎面流式消能两类。 当水闸下游水深度较大,且河床及岸坡抗冲刷能力较强时,宜采用跌坎面流式消能;当水深变幅 较大时,宜采用戽斗面流消能。 面流消能的特点是利用跌坎将高速水舌导向下游水面。在跌坎后,水舌纵向扩散,并在底部 形成充分发育的横轴漩辊,通过表层主流与底层漩辊之间的剪切和掺混作用而达到消能的目的。 由于表层流速较大、延续距离较长,对尾水位的变幅很敏感,流态变化大且很不稳定,因此,这 种消能方式仅适用于下游河道尾水深度较大、变化较小、河床质较粗、抗冲能力较强的情况。面 流式消能的优点是有利于泄放冰凌和漂浮物,闸下可不设海漫。由于水舌横轴漩辊的作用,下游 河床即使发生局部冲刷,较粗的河床质被挟带堆积在跌坎下,冲刷坑远离跌坎,也不致危及跌坎 基础的安全。 6.4.6 丘陵区大型多孔水闸,在控制运行中经常只需要开启部分闸孔泄流,此时需设置隔墙进行 分区消能防冲布置,对防止消力池中折冲水流,改善下游的流态有利,闸门的开启一般为分区均 匀开启。山区河流的中小型水闸,由于闸室下游一般水深都不足,闸门均匀开启对消能防冲都较 为有利。 6.4.7 海漫是保护消力池后河道过渡冲刷危及消力池护坦底板的安全的设施,过去常用干砌块 石,铅丝笼装块石或浆砌块石等。山区河流因其河道坡降陡,汛期洪水大涨大落,这些材料抗冲 刷能力低容易损坏冲走。近年来在山区、丘陵区水闸工程中,一般都使用钢筋混凝土板,板间设 缝,用钢筋连接起来串成整体,既增加抗冲能力,又可适应沉陷变形。板的尺寸一般为4m×5m的 方形,厚0.5m~1m。 海漫末端应设1m~2m深的防冲齿槽(或防冲墙),底宽不小于0.5m,上游坡度由开挖最陡坡 度决定,下游侧面可为直墙。 22 / 73 表3 四川省部分水闸消力池、护坦、海漫、防冲齿槽统计表 闸室 消力池 护 坦 海 工程 水深 名称 m 长度 池深 底板厚 齿槽深 长度 厚度 齿槽深 长度 厚度 齿槽深 m m m m m m m m m 百花滩 13.5 65~40 2.5 2.5~1.5 2.5~1.5 — — — — — — 小三峡 17.0 50、60 1.5 2.0 7.0 — — — 41.2 6.0 玉林桥 11.5 44.0 3.0 2.5/3.5 — — — 90 新政 16.0 60.0 5.0 3.0 10.0 — — — — — — 金银台 18.0 55.0 3.0 2.0~3.0 8.0 — — — — — — 大兴 17.0 68.0 2.5 2.5 — — — — — — 千佛岩 10.0 40.0 2.0 2.5 10.0 — — — 10.0 1.0 2.0 小龙门 10.3 50.0 2.0 1.0 8.0 水津关 10.0 — — — — 30~40 2.0 6.0 52.0 2.0 4.0 偏桥 5.2 — — — — 30.0 1.5 5 50.0 1.5 木座 17.0 — — — — 48 1.0 5.0 27 1.0 3.5 金岩 7.2 — — — — 30 1.5 3.6 20 5.8 联补 19.5 — — — — 60.0 3.0 6.0 33 6.0 白溪 13.0 — — — — 45.0 2.0 5.5 40.0 0.5 2.5 三棵树 12.4 — — — — 40.0 1.5 7.5 — — — 沙坪 14.5 — — — — 40.0 2.0 6.65 20.0 1.0 5.9 竹格多 15.5 — — — — 45.0 1.5 8.0 — — — 黑河塘 14.0 — — — — 30.0 2.5 4.5 20 1.0 4.5 五一桥 14.0 — — — — 40.0 2.0 7.0 20 1.0 6.0 自一里 15.5 — — — — 40.0 2.0 6.0 — — — 小天都 32.5 — — — — 49.0 2.0 7.0 20.0 1.0 — 15.0(沉 太平驿 16.0 — — — — 80.0 2~3.5 — — — 井) 福堂 17.5 — — — — 80/12 查图 查图 查图 查图 查图 耿达 24.0 — — — — 75 2.2 8.0 — — — 渔子溪1级 22.0 — — — — 55 2.6 8.0 — — — 南桠河3级 15.5 — — — — 32.0 2~4.0 6.0 — — — 19.0(沉 映秀湾 10.0 — — — — 60.0 3.0 — — — 井) 23 / 73 6.5 两侧连接布置 6.5.2 水闸与两岸的连接是指在河床中布置了泄洪闸、冲沙闸、排污闸等主要泄水建筑物 后,左、右两侧与岸坡还有部分空隙,一般用挡水坝段与两岸相连接形成封闭的挡水前沿。 连接坝段可以用重力式、扶壁式或空箱式等结构。重力式是工程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依靠 自身重量满足其挡水条件的抗滑稳定要求。这种坝型结构简单,在两岸连接坝段不很长的情 况下,可以适应各种情况的体形要求,而且在坝体中可布置存放各类闸孔检修闸门的储门槽。 在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层上,为了满足承载力要求,可采用扶壁式或空箱式结构。 如水闸的一侧或两侧距河岸较远,即连接坝段较长,可以用土石坝来满足连接两岸的要 求。但由于土石坝坝坡沿上、下游延伸较长,为避免水流对土石坝的侧向冲刷,应采用混凝 土或浆砌石挡墙加以保护。 连接建筑物在满足结构自身稳定的同时应作好基础的防渗和绕渗措施,并与主河床水闸 地基防渗系统连成封闭的整体。 6.5.3 水闸上、下游导墙除用来挡土,保护河道两岸边坡外,其主要作用是将上游水流平 顺的导入闸室和进水口,或将出闸水流均匀地扩散下泄。导墙平面布置上要与上游的进水条 件相配合,同时要与出闸水流的扩散相适应。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水闸上游导墙平面布置多 采用圆弧或椭圆式这种布置型式,进水水流流态较好,且施工也较简单;下游导墙平面布置 多数采用直线式或折线式,这种布置有利于出闸水流扩散,施工也较简单。为改善进出闸水 流条件,靠近水闸闸墩的一段上、下游导墙宜采用直墙式。上游导墙大约在1倍水深的长度 上采用直墙,然后用扭曲面再与上游护岸相接;下游导墙在护坦段宜采用直墙式,而且可以 适当扩散,扩散角每侧不宜大于10º。护坦后可用扭曲面与下游护岸相连接。 6.6 上、下游河道整治 6.6.1 水闸建成后,改变了原河道的天然状况,上游蓄水后抬高了水位,河面一般比原河 道宽阔,流速减缓,近闸两岸边坡建闸前一般洪水不易浸没的部位,蓄水后受库水的长期浸 没,有可能不稳定,产生坍岸,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加以保护。在下游因下泄水流挟带的动能 较大,虽然有消力池等消能设施,仍可能有一定的剩余能量,对河道两岸边坡带来一些不利 的冲刷,造成岸坡的不稳,宜采取工程措施加以保护。 同时水面抬高加宽后主流不归槽的一些工程,在上游一些地方也要加以整治,如通过开 24 / 73 挖影响主流的边角或加设丁坝,顺坝等措施,使主流归槽。 6.6.2 水闸工程兴建过程中,无论一期施工完成还是分期施工完成都有上、下游导流围堰 工程,尤其是泄洪闸、冲沙闸上、下游的围堰在工程完工后要求基本拆除干净。因上游围堰 影响进水、泄流,下游围堰影响水闸的出流。过去一些工程因上游围堰未拆除干净,蓄水泄 流后,大量的围堰填筑料冲入消力池,造成护坦底部混凝土的严重磨损破坏;下游围堰未拆 除到设计要求的高程,则抬高了下游水位,影响水闸的过流能力,严重时使水闸在规定的水 位下达不到泄洪流量要求;河床式电站由于下游尾水位抬高,则会影响电站的发电量。 6.6.3 上、下游河道整治护坡、护底工程一般是通过计算、动床模型试验或工程类比确定。 护坡下部和护底末端应设防冲齿槽(或防冲墙),防冲齿槽的底高程宜在冲刷最低点以下 1m~2m。 25 / 73 7 水力设计 7.0.1 原规范无“闸孔不同开度泄流计算”的要求,根据已建工程经验,有了该计算成果 及相应的闸孔泄流曲线,可为水闸的运行管理提供方便。 7.0.3 水闸过闸水流流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泄流时自由水面不受任何阻挡,呈堰流状态; 另一种是泄流时自由水面受到闸门(局部开启)或胸墙的阻挡,呈孔流状态。在水闸的整个 运用过程中,这两种流态均有可能出现,例如当闸门位于某一开度时,可能出现两种流态的 互相转换,即由堰流状态转变为孔流状态,或由孔流状态转变为堰流状态。 水闸最常用的闸坎型式是宽顶堰型,尤其是山区水闸,汛期水流含沙量高,通常有大量 泥沙(含悬移质和推移质)过闸,已建水闸大多数是无坎平底闸,由于闸墩的约束引起过闸 水流的收缩,产生类似宽顶堰的流态,因此可根据宽顶堰理论计算过闸水流的流量。有些水 闸在平底板上设有折线型或曲线型低堰,其目的是为了减小闸门的高度而又不显著减小泄流 能力。也有少数水闸采用实用型低堰。由于低堰的水流条件比较复杂,其流量系数受堰型、 堰高和作用水头等因素影响较大,而目前国内尚无足够数量的试验资料,因此修订后的本标 准附录A仅列出常用的平底闸闸孔总净宽计算公式,对于设有低堰或其他堰型的水闸闸孔总 净宽计算可参考《水力学计算手册》等。 当过闸水流的流量不受下游水位的影响时,呈自由堰流状态;反之,则呈淹没堰流状态。 闸孔的总净宽,主要由水位、流量控制。在选定闸室结构型式时,应考虑满足过闸水流 为堰流的条件,以充分发挥闸孔的过水能力,尽量缩减闸孔总净宽,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的目 的。当闸前水库正常蓄水位高于校核洪水位时,如选用胸墙式或涵洞式闸室结构,在有条件 时应尽量使胸墙或涵洞顶板底面高于泄洪闸泄洪时的上游水位,以满足过闸水流为堰流的水 力条件,使水库水面淤积污物等能顺利下排。 按堰流计算平底闸闸孔总净宽,通常有以堰上水头为主要因素和以流速水头为主要因素 的两个计算公式,即本标准附录A 中的公式(A.1)和公式(A.4)。在正常的情况下,计算平 底闸闸孔总净宽可采用以堰上水头为主要因素的计算公式,即公式(A.1);当堰流处于高淹 没度(h/H ≥0.9)时,也可采用以流速水头为主要因素的计算公式,即按公式(A.4)计算 s 0 闸孔总净宽。原规范仅给出了以堰上水头为主要因素的计算公式,修订后的本标准补充了公 式(A.4)。 经对比计算,按照公式(A.4)的计算结果与按照原规范编制说明中所介绍的考虑逆向 26 /

  数字100:2023体验初生消费焕活:探究母婴市场消费及品类趋势.pdf

  2023年10月四川省泸县教育和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下半年赴高校公开考核招聘教师13415考试历年常考点(难、易错点甄选)带答案详解.docx

  四川省面向大连理工大学选调2024届优秀大学毕业生2024年国家公考试大纲历年线考试常考点(难、易错点甄选)带答案详解.docx

  2023年10月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检测实验室公开招聘(非事业编)考试历年常考点(难、易错点甄选)带答案详解.docx

  珍贵中医资料_胡海牙丹医内家八段锦-武国忠传授[附胡海牙传口诀并简注].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Copyright © 企鹅电竞直播官网平台网页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10138号    Sitemap   XML